疫情推动现代货币理论走向实践,推动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,但也带来了供需失衡、通胀和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等挑战。未来政策走向何方?
在强劲数据的背后,美国经济恢复面临诸多隐忧,尤其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更加剧了滞涨的风险,短期面临投资不足、消费信心低迷、融资成本上升、供应链瓶颈等问题。
当前的经济形势下,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统一各个部门、各个地区的共识,有助于推动各方面政策的制定实施,也是扭转市场预期的重要抓手。
在抑制通胀与持续复苏的两难困境下,美联储加息将如何推进?中国又将如何应对?这对于研判中美经济形势和理解两国政策调控非常重要。
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,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持续壮大,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更强大的科技动力。
以数字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牵引力,打造智慧城市、提升区域协同、深化对外开放,将更好服务于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在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背景下,后续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、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,着重缓解制约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,并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。
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明确下一步政策部署。整体来看,政策基调将从稳增长更多向防风险和促改革转变。
强劲贸易数据背后已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动能的改变,即从疫情控制较好、产业链完备的中国经济拉动转向更广泛的复苏,经济刺激力度较大、疫苗推进迅速的发达经济体是推升本轮贸易增长。
消费修复的背后,是前期“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”政策成效的体现。展望2021,消费能否延续复苏态势,社零增长何日能够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,关键需要解决好五大挑战。
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经济成绩单也非常亮眼,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的经济基本面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是否将使人民币在2021年创下新高?年内“破6”的可能性又有多大?
2020年11月,中国对美出口达到46.1%的高增速,全球一枝独秀。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后,屡经波折的中美经贸关系又能否重回正轨?